这是我的第384篇专栏文章。
在全球范围内,RWA(真实世界资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为产业热点。科技巨头、金融机构都在争相布局,仿佛“万物皆可RWA”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然而,越是热烈的浪潮,越容易催生泡沫和迷思。反观当下,许多被包装成RWA的资产,其底层价值波动大、法律归属模糊、链下数据难以验证,仅凭“上链”二字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事实上,“万物皆可RWA”是一种误导,它掩盖了RWA真正落地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艰难现实和技术门槛。RWA绝不是一把能打开所有产业资产流动性的万能钥匙。
近期的行业动态为RWA的热度持续加码。
8月7日,全球首份RWA产业白皮书《RWA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产业篇2025》正式发布,这份白皮书联合了香港理工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信息科技协会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以及IEEE计算机协会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标准化委员会等,权威机构共同牵头。这不仅标志着RWA产业进入了被主流学术和产业共同关注的新阶段,也预示着未来的合规化和标准化方向。
白皮书中的洞见提醒行业从业者,RWA不是一场“上链即流动”的盛宴,而是对价值本质、法律框架和数据可信性的三重拷问。只有能够穿越价值稳定性、法律确权清晰性、链下数据可验证性三大门槛的物联网资产,才真正有资格被Token化,才能在流动性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
紧接着,8月8日,奥瑞德依托蚂蚁数科的技术支持,完成了全国首单基于AI服务器资产的RWA发行,资产规模高达数千万元人民币。
此次项目以深圳市智算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AI服务器为底层资产,为AI基础设施资产的数字化和算力资产价值流转探索开辟了新的路径。这些案例的背后,是产业界对RWA的极大期待,也是探索“现实资产数字化”边界的有益尝试。
正是在这样的热潮之下,我有幸在猫友会(Ready Player Club)聆听了知名企业家、复星集团联合创始人梁信军先生的精彩演讲《稳定币合规后Web3投资和RWA》,很受启发。
RWA不是万能钥匙,只有跨越价值、确权、数据三大门槛的物联网资产,才有资格真正Token化。我们必须警惕产业泡沫下盲目追逐的幻象,回归到资产本源、法律逻辑和数据可信的严肃讨论。
更进一步,笔者认为,未来十年,物联网+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将成为RWA产业创新的主角,而不再是配角。
物联网资产之所以被视为RWA赛道最有潜力的突破口,根本在于其设备层的独特物理属性和数据特征。
与金融票据、不动产等传统RWA对象相比,物联网设备天然具备“全时在线、实时数据、物理锚定和可追溯性强”这一系列优势。每一台设备都在持续产生大量可以被实时采集、存证和校验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具有明确的物理来源和唯一性标识。
这意味着,物联网资产在链下数据可验证性上,远远优于那些依赖人工录入、周期性披露的传统金融资产。物联网将成为RWA的加速器与基础设施,因其天然具备数据可验证、资产可追溯、价值可实时反映等特性。
进一步来看,当物联网资产被Token化后,产业逻辑和资产流通模式将发生颠覆性变化。Token化让资产进入365天、24小时不间断的全球流通状态,无论是在交易所还是在钱包之间,转移和交易都变得毫无时空障碍。
更重要的是,Token具备可编程性,可以内嵌复杂的业务逻辑,例如自动分红、收益分配、履约保证金的动态调整等,这些功能在传统金融体系中往往需要依赖专门的平台、冗余的中介和高昂的合规成本。
此外,Token的转移和确权成本极低,交易和清算可以在链上同步完成,极大提升了资金和资产流转的效率。以AI服务器RWA为例,分布式算力的收益分配和结算能够在Token层实时完成,无需等待银行系统的结算周期,极大降低了运营与摩擦成本。
智能合约的自动化部署让业务规则的执行变得透明、可追溯且高效;开源代码又为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审计提供了便利,消除了传统金融黑箱操作的隐忧。
与此同时,Token系统既能方便资产流转与追踪,又通过匿名和不与Web2、线下身份直接绑定的方式,为隐私保护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
物联网资产在Token化之后,正是凭借上述这7大变革——全天候流通、可编程、极低成本、自动清结算、业务自动化、规则透明、追踪与隐私并存,彻底打破了传统RWA资产“数据难以验证、确权难、流转慢”的旧格局。
这种以数据为锚点、以设备为载体的资产Token化模式,不仅优化了资产的流动性与安全性,更为产业间的协同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底座。可以预见,物联网资产将成为推动RWA产业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关键引擎,并为大规模的可信资产数字化流转开辟全新空间。
AIoT企业要想真正参与RWA并从中受益,必须迈过技术、合规和市场三道门槛。传统RWA平台,虽然提供了资产上链和流转的路径,却往往因为高昂的准入门槛、繁复的合规流程以及平台自身的中心化局限,让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创新项目被拒之门外。
这样的格局,很难与AIoT行业“设备海量分布、数据实时产生、创新模式多样化”的现实需求相匹配。而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才是最适合物联网企业,特别是中小和初创企业参与RWA的主流模式。DePIN不仅降低准入门槛,还能激活长尾创新和全球协作。
DePIN的本质,是将物理世界的基础设施网络(包括算力、存储、传感、能源、通信等)用区块链技术和Token激励机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开放、去中心化、可扩展的协作网络。
在这个网络里,每一个AIoT设备、每一个参与者都能通过智能合约直接获得激励和结算,所有权利与收益公开透明、规则自动执行。这种机制极大降低了参与门槛,无论是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微型传感器,还是初创企业自有的小规模算力节点,都可以无需繁琐的审批和中介,自主地将资产Token化并参与到全球市场的流通和分配之中。
与传统RWA平台相比,DePIN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去中心化,更在于其激励机制和技术开放性。通过链上Token,DePIN能够实时追踪每一项物理资产的产出和贡献,自动分配收益,动态调整激励,使得所有参与者都能按实际贡献获得回报。
这种机制天然适合AIoT智能设备的碎片化、分布式和动态增长的特征,可以极大释放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资产变现潜力。DePIN让每一个智能设备都能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现金流发动机”,为中小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价值释放通道。
举例来说,假如一家创业公司部署了数千台AI摄像头或边缘计算终端,在DePIN模式下,这些设备无须依赖单一平台的授权和结算体系,而是可以直接通过链上协议将其算力、数据采集、存储等使用权Token化,实时对接全球需求方。所有的收益分配、数据确权、资产流通都基于智能合约自动完成,极大降低了运营与合规成本。
同时,因DePIN网络的开放性,每个创新型AIoT项目都有机会被全球市场发现和采纳,长尾创新被真正激活,产业协作也变得跨界且高效。
在新的产业范式下,DePIN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商业模式的重塑,它将成为物联网企业参与RWA、释放资产潜能的最佳突破口。
在RWA的落地与创新路径中,AIoT设备与链上Token的深度协同,正催生出“资产-数据-收益”三位一体的自动化流转范式。 这一范式不仅解决了资产上链之后的确权、验证与分配难题,更为全球化、大规模的物理资产数字化流动提供了可持续的技术基础。
近年来,以ERC-2222、ERC-3525和ERC-3643为代表的新一代Token标准,为RWA的合规性、自动化和灵活性带来了质的飞跃。
ERC-2222极大地简化了收益分配流程,让分红、利息、租金等现金流能够自动、按比例分发到每一位Token持有者手中。ERC-3525则支持半同质化资产的灵活拆分和组合,使复杂的资产权益可以在链上细致映射与流转。ERC-3643为合规性场景量身打造,兼容身份验证、监管要求与跨链流转,保障产业级RWA落地的法理清晰与合规透明。
这一模式的关键在于链下数据与链上结算的无缝闭环。AIoT设备的运行数据、产出实绩、能耗信息等,被实时采集、加密存证,并通过可信预言机或多方共识,上链同步为智能合约可识别的输入。
这样,链上Token便能根据链下真实数据,按既定规则自动完成收益分配、资产更新与确权确认。整个流通过程无需人工干预,降低了人为操作风险与数据造假可能,提升了跨境、跨平台的协作效率。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智能合约为收益分配、权属转移和合规校验提供了全流程自动化保障。每一笔收益结算、每一次权益变更都可实时上链,公开透明,任何参与者都能随时审计与追溯。这种机制不仅提升了产业信任,也大幅降低了传统金融体系下的结算、清分和跨境转账成本。
因此,RWA的真正突破口,在于AIoT设备与链上Token的深度协同,“资产-数据-收益”三位一体,才能实现自动化、透明化、低成本的价值流转。
在RWA加速向物联网领域渗透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其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数据作假、监管壁垒、法律确权和隐私保护等问题,都是AIoT资产Token化道路上不可回避的现实。
无论是设备数据的真实可信、资产权属的合法确权,还是跨境流转中的合规风险,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削弱RWA的根基。尤其在全球范围内,法律体系差异和监管尺度不一,给RWA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因此,行业需要以更务实和协同的姿态,推进风险管理和合规创新。整个产业链应联合推动数据标准制定和合规认证,构建开放、透明、互信的生态体系。只有数据可验证、资产权属清晰、合规机制完善,物联网资产Token化才有望真正成为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高效连接的桥梁。
对于中小AIoT企业而言,更应主动拥抱DePIN模式,选择适合自身场景的RWA标准,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以便在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展望未来,AIoT与DePIN的深度融合,将推动物理资产的金融化迈向一个全新的高度。DePIN不仅极大降低了参与门槛,更以点对全球的开放网络,将设备、数据和收益紧密串联,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动能。未来十年,物联网+DePIN有望成为RWA产业真正的创新引擎,让每一个智能设备都能在全球市场自由流转、自动分配价值。
正如文章开头所强调,RWA不是万能钥匙,只有那些能够满足链下数据可验证、价值稳定和法律确权的物联网资产,才具备被Token化和规模化流通的基础。产业变革的本质,从来都不是盲目追风,而是在保守与创新之间寻找到最坚实的落脚点。物联网与DePIN的结合,正在为RWA开辟一条真正可持续、可扩展、可普惠的新路径。
参考资料:
1.奥瑞德成功完成首期算力RWA发行,来源:奥瑞德股份2.《RWA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发布,来源:腾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