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图谱》洞察1:端侧AI优先,轻量模型+硬件加速成为普适能力
来源 | 物联网智库2025-11-04 17:56:37
2026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扫描下图右上方二维码,下载图谱报告PDF)《2026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创造性地提出“通感智值”四维模型,首次系统梳理了“通感智值”跨域编排的十大协同场景。

2026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
(扫描下图右上方二维码,下载图谱报告PDF)

图片

《2026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创造性地提出“通感智值”四维模型,首次系统梳理了“通感智值”跨域编排的十大协同场景。从车路云一体化到空天地海一体化信息网络,从工业智联到全屋智能,既体现技术前沿性,又具备商业可复制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引。包括量讯物联、有人物联、联想懂的通信、移远通信、特斯拉、润和软件、海尔卡奥斯、比邻智联等在内的多家AIoT领军企业入选图谱。

本文为你呈现《2026图谱》中的年度洞察。

《2026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中国AIoT产业年度洞察1

端侧AI优先:AI从云中心向”端+边”重心迁移,轻量模型+硬件加速成为普适能力;RedCap/5G-A使上行和时延满足实时闭环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实践,2026年AIoT产业将迎来算力架构的根本性转变。端侧AI优先已经从技术探索阶段进入规模化部署的成熟期,标志着AIoT产业从”云端集中式智能”向”端边云协同智能”的重大转型。这一转变不仅重新定义了智能计算的分布格局,更深刻改变了整个产业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

端侧AI的崛起源于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首先是数据隐私和安全需求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用户认识到,将敏感数据保留在本地处理的重要性。其次是实时性要求的不断提升,工业控制、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关键应用场景对毫秒级响应时间的刚性需求,使得云端处理的网络延迟成为不可接受的瓶颈。第三是经济性考量,随着端侧算力成本的持续下降和云端带宽成本的相对上升,在端侧完成大部分计算任务在经济上变得更加合理。

而端侧AI的持续迭代,得益于算力、通信、存储等基础能力的协同优化。
图片

图:端侧AI的三角定律,智次方研究院绘制

轻量化模型技术将在2026年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模型剪枝、量化、知识蒸馏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主流的视觉识别模型已经可以压缩到10MB以下,同时保持95%以上的精度。语言理解模型也实现了百倍压缩,使得在手机、可穿戴设备等资源受限的终端上运行复杂的自然语言处理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动态模型压缩技术的成熟,使得同一个基础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终端的算力自适应调整,真正实现了”一次训练,处处部署”的愿景。

硬件加速技术的普及是端侧AI爆发的另一个关键驱动力。2026年,集成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的SoC芯片将成为主流,不仅在高端设备中标配,更下沉到了中低端产品线。新一代的NPU架构不再局限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加速,而是支持包括Transformer、图神经网络在内的多种模型架构。同时,存算一体、近数据计算等新型计算架构开始在商用产品中落地,进一步突破了冯·诺依曼架构的限制,为端侧AI提供了更强大的算力支撑。

5G-A和RedCap技术的成熟部署为端侧AI提供了关键的网络基础设施支撑。2025年,以中国移动为代表,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拥有5G站址超260万,5G-A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城市。5G-A网络实现上行速率达到1Gbps,空口时延稳定在1毫秒以内。这使得端侧设备可以在本地完成初步处理后,快速将关键数据或中间结果上传到近边缘节点进行进一步处理,形成了真正的实时闭环。

根据智次方研究院的调研,5G Redcap出货量在2025年突破1000万,可穿戴、车载、MiFi、CPE等多个领域规模上量,AI陪伴类的新终端正在孵化。RedCap技术的大规模商用,使得原本因成本和功耗限制无法接入5G网络的海量中低速物联网设备,也能够享受到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服务,极大扩展了端侧AI的应用范围。

在产业实践中,端侧AI优先策略已经在多个垂直领域展现出巨大价值。智能制造领域,基于端侧AI的机器视觉质检系统可以在生产线上实时检测产品缺陷,检测速度达到每分钟1000件,准确率超过99.5%,相比传统的云端方案,不仅消除了网络延迟带来的生产线停顿风险,还将部署成本降低了60%以上。智慧城市场景中,搭载端侧AI的智能摄像头可以在本地完成人脸识别、行为分析、异常检测等任务,只将关键事件和统计数据上传云端,大幅减少了网络带宽占用和存储成本。

图片
图:端侧AI的价值重估矩阵,智次方研究院绘制

端侧AI的经济效益在2025年已经得到了逐步验证。根据首批测试企业的统计数据,采用端侧AI方案的企业平均降低了40%的云计算成本,减少了70%的数据传输费用,同时系统响应速度提升了100倍以上。更重要的是,端侧AI使得许多原本因网络条件限制无法实现的应用场景成为可能,如偏远地区的智慧农业、海上作业的设备监控、地下矿井的安全管理等,创造了全新的市场机会。

展望未来,端侧AI优先将继续深化并演进。随着6G技术的预研和卫星通信的融合,端侧设备将获得更加泛在和可靠的连接能力。同时,端边云协同的智能编排技术将更加成熟,根据任务特性、网络状况、算力分布等因素动态分配计算任务,实现整体效率的最优化。端侧AI不再是云端AI的简化版本,而是形成了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智能计算生态,共同推动AIoT产业向更加智能、高效、普惠的方向发展。

2026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
(扫描下图右上方二维码,下载图谱报告PDF)

图片
AIoT通信技术树状图
图片
AIoT感知技术宇宙星系图
图片
AIoT智能技术神经网络图
图片
AIoT价值生态循环图
图片
AIoT通感智值跨域的十大协同场景花瓣图
图片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图谱报告PDF版本。
如想获取300余页完整版《2026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图片
关注微信公众号【物联网智库】,留言发送【图谱2026】获取图谱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