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5G大会主论坛举行 共商5G创新发展共绘5G美好未来
作者 | 中国发布2022-08-11

中国网哈尔滨8月11日讯(记者 吴佳潼)8月10日,2022世界5G大会主论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论坛主题为“筑5G生态 促共创共利”。与会嘉宾围绕主题,深度解读全球5G与数字新技术融合发展及5G深度赋能行业的潜能趋势,共商5G创新发展,共绘5G美好未来。

荣获2022年5G十大应用案例项目代表领奖

荣获2022年5G十大应用案例项目代表领奖。组委会供图

论坛发布了2022年5G十大应用案例,分别为:千兆虚拟专网助力江南造船5G全连接工厂应用落地、福建宁德时代5G+智慧工厂、晋能控股三元煤矿全国首个5G-DMN(地下移动通信网络)商用落地项目、“大国粮仓”龙江5G数字农场、5G助力天津港打造智慧绿色的世界一流港口、广东南方电网5G智能电网、5G赋能深圳先行示范智慧城市标杆、5G车路协同助力江苏车联网先导区建设项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5G架构下超便携混合现实颅脑手术导航系统、交通银行5G全域智能金融云专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邬贺铨介绍2022年5G十大应用案例情况。组委会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邬贺铨介绍,今年推选出的2022年5G十大应用案例集中体现了5G深耕行业,以科技成果落地实践,凸显科技创新赋能社会进步的成果。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柯瑞文指出,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共建共享,建成了全球首装规模最大、网速最快的5GSA共建共享网络,开通5G共享基站87万站,基本实现了重点乡镇的连续覆盖。目前,节电超过100亿度,降低碳排放600万吨以上,向全球通信行业贡献了中国运营商方案。未来,中国电信将以云网融合为基础、以应用为驱动,不断拓展应用、AI智能、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等四大5G新生态。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杰指出,大力发展5G是中国移动赋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三年来,中国移动5G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建成了全球最大5G网络,发展5G套餐客户突破5亿,推动5G与AI、卫星、XR等技术深度融合,依托5G专网、行业平台,推动智慧农业、智慧工厂、智慧城市等信息化解决方案从“样板间”向“商品房”加速转变。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烈宏表示,如今,运营商的角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道”提供者,而是作为先行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的科技创新公司,通过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提供工具箱和方法论。5G时代,中国运营商更加注重行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提升行业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中国联通将全力做好5G发展“铺路人、赋能者、护航员”。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勇指出,通信基础设施是5G产业发展的基础,中国铁塔自成立以来,已承建5G基站158.7万个,占全球一半以上。室内覆盖超60亿平米,其中97%的5G基站通过共享存量资源实现,新建共享率达80%以上。为5G新基建实现加速度,降低建网成本,也为网络更融合、更深度的部署提供基础,助力中国5G全球领先。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起柱表示,今年6月27日,中国广电正式开网运营向社会提供5G服务。目前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共建共享5G基站已达85万座,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全面实现互联互通。目前,已有127款手机和95%的新入网手机支持中国广电网络,还覆盖可穿戴设备、平板等。今年9月底,高质量的4G、5G终端对中国广电网络的速配和升级将全面完成。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杰成指出,大庆油田加快油气生产物联网、云资源中心、统一应用平台和共享数据湖建设,数字化转型全面铺开。大庆油田将在2025年全面建成“数字油田”,数字化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2035年建成智能油田,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本世纪中叶建成智慧油田,全面实现智慧化生态融合。

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认为,5G应用发展加速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当前,我国5G应用正处于规模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要以“零事故”为目标,护航5G融入千行百业,筑牢安全底板。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表示,当前我国农业迈入了数字化新时代,面临第三次绿色革命,带来了农业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即智慧农业。智慧农业不单纯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是多个生产要素组合以后导致生产要素变革。未来,全球智慧农业发展将面临大数据技术渗透农业全产业链,智能化装备广泛应用,无人化、少人化迅速发展三大趋势。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指出,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提出,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其中智能化成为重大变革。到2035年,我国煤矿或者矿山开采要进入智能化阶段。在5G和物联网的支撑下,截至今年8月初,我国已经有982处智能化采集工作面。经过两年时间的建设,全国煤矿安全智能检测网已经形成。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文章
取名铁大!雷军展示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韩网民暴怒!Siri说韩国是日本领土;小鹏车祸致死,疑车主发声:别信辅助驾驶...
2022-08-11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