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产业机遇与挑战
作者 | 挚物产业研究院2023-01-13

AIoT产业机遇与挑战

一、AIoT产业未来发展机遇

(一)政策红利有望持续释放,为产业打造一个新的“提速降费”环境

调研结果显示,71.43%的受访企业认为未来AIoT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将会继续加强。近两年中央部委及地方政府出台多项与AIoT高度相关的政策,已覆盖税收、土地、融资、人才以及技术融合等多个方面,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东数西算工程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政策举措相继落地,政府有望为AIoT产业营造一个新的“提速降费”环境。业界预期,下一阶段,各地有利于AIoT产业发展的网络基建、算力基建、市场监管等系列配套措施将陆续出台,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数字化浪潮将继续拉升AIoT市场规模

德勤、IDC等机构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化转型支出达2776亿元,同比增长16.7%;以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为代表的下游市场,预计至2025年中国市场的规模分别将达5.3万亿元、1万亿元以及6.4万亿元。AIoT作为多种技术融合的载体,将为各界数字化转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20.3%的受访企业将数字化管理能力作为未来两年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未来AIoT的市场规模有望借助数字化浪潮进一步扩大。

(三)缺芯危机重塑供应链,国产厂商供给能力有望提升,缓解供应链紧张

自2020年底起,供应链缺芯问题持续冲击产业发展。高盛研究报告指出,全球有169个行业因芯片短缺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芯片价格于近两年出现了大幅上涨。

但危机中也孕育着新机,此次全球缺芯危机也正在重塑产业链。此前的芯片供应以海外厂商为主,导致国内AIoT企业在此次全球性供应链危机中受到较大冲击。为有效应对,国内晶圆厂于近两年均进行了大幅扩产。据中信证券统计,2021年国内12英寸晶圆厂总产能约115万片/月,预计2022年重点项目年新增产能将超过20万片/月,未来三年国内晶圆厂产能将持续快速爬坡。国内厂商紫光展锐、ASR、芯翼、移芯、智联安等企业发展迅速。国产芯片的性能及价格均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以紫光展锐为例,展锐第二代5G芯片唐古拉T770和唐古拉T760均已实现量产,且量产质量达到了500ppm的行业最高标准。

随着芯片国产化替代的趋势愈发明朗,46.2%的受访者表示未来1-2年内供应链问题有望得以改善。Gartner预测,到2024-2025年,芯片短缺将大幅缓解。

(四)未来下游市场需求结构有望优化,C端和B端市场将在产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AIoT产业的政策驱动应用包括智慧城市、智慧表计、智慧安防等。这类应用以公共服务建设为主,目的是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提升社会运行效率。

AIoT产业的市场驱动应用包括智慧物流、智慧零售、智慧农业、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2022年AIoT产业信心力得分排名靠前的下游应用集中在市场驱动应用领域,且59.0%的受访者认为未来AIoT产业将以市场驱动为主。目前AIoT在政策驱动及市场驱动的部分应用场景中均已实现规模化落地。预计随着各传统行业的智能化升级需求不断加强,AIoT将在政策和市场驱动两大类应用中协同发展,市场驱动将逐渐占主导地位。

二、AIoT产业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碎片化严重导致现象级AIoT产品仍未出现

自2017年AIoT产业快速发展以来,市场上还未出现现象级的AIoT终端产品,仍无单个终端产品出货量达到十亿级别。

调研结果显示,17.1%的受访者认为AIoT产业尚未全面爆发的主要原因为产业碎片化严重。这种碎片化既体现在产品品类、技术平台的多样化,也体现在连接协议、安全协议以及芯片与操作系统的高度分散化。产业的碎片化问题导致AIoT企业面临较高的研发成本,大部分方案应用的潜在市场较为小众,难以出现大规模放量产品。

(二)成本控制成为业界运营层面首要挑战

调研结果显示,成本上升是目前AIoT企业净利润下降的首要影响因素,有58.6%净利润为下降的企业表示,自有资金不足成为市场推广的主要障碍。下一阶段,政府、金融机构及产业界亟待强化合作,加快既有政策扶持举措落地,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税费支持,赋能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Part 6:策略建议

一、政府层面

本次调研中,企业反馈面临的几大重点问题包括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受到较大冲击、自身产能/交付能力短期内难以有效改观、成本压力大、现金流偏紧等。相关问题单靠企业自身难以有效克服,亟待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释放更大政策红利,为产业发展护航。

(一)坚持全球化发展方向,更好落地“双循环”发展战略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是随着全球化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没有全球化的发展就没有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通过全球化建设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体系,推动全球化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符合我国利益,也是我国在落地“双循环”发展战略中应坚持的方向:

一是坚持底线思维,稳定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基本盘”。一方面,要通过税收、消费补贴等措施进一步启动国内市场,通过“出口转内销”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等待国际动荡局势缓和;另一方面,要在全球贸易治理、疫情应对等方面加强同非洲、东盟等区域的经贸合作,多方纾解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稳定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系统中的“基本盘”。

二是加大开放力度,高质量“引进来”。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进程规划,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开放力度。建议工信、商务、发改等部委以科技领域为创新试点,进一步优化外企来华投资管理制度、放宽外汇管理政策,为外资科技企业来华投资创造有利条件,不断提升吸收和利用外资的质量。

三是对产业链供应链核心节点项目提供精准政策支持。产业链供应链核心节点项目对保障核心器件供应、加快推动我国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应通过政策性金融、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予以支持。包括对处于建设阶段的战略性投资项目提供更加优惠的资金、保险等支持措施和规划、招商等领域的专业服务支持;对处于运营阶段的战略性投资项目,通过延期纳税、税收减免等措施,降低其运营成本;在同等条件下,鼓励国内企业优先采购战略性投资项目的产品和服务,在产品回运、销售等方面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以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

四是构建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应对体系。针对高科技元器件,以及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较高的关键设备,从国家层面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应对体系。对自然灾害、地区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可能造成的产业链供应链冲突开展评估,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键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的监测,鼓励相关企业在关键领域增加供应源头,建立多重供应链,增加供应节点的可替代性,增强应对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的能力。

(二)落实好减税降费扶持政策,加大股权投资支持力度

一是综合采取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小微企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力度等举措,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在税前执行好加计扣除,赋能企业发展;对先进制造业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扩大至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范围扩大到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等。

二是央地协同强化资金支持,引导各类资金基金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等财政资金的执行速度,强化普惠式支持方式,扩大政策覆盖面。用好各类政府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流向高科技行业。优化高科技产业基金方案,通过直投、并购和设立子基金等方式加大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股权投资。加快高科技产业基金、集成电路基金等产业基金投资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链供应链优质企业,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整合资源、构建生态。加强重大项目储备、科技研发和创新平台谋划。

(三)科学精准防控疫情,保障生产平稳有序进行

2022上半年,因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对经济活动带来了巨大冲击。未来各地应进一步严格、准确落实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精神,步调一致,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一是针对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等重点部门加强常态化核酸检测,确保疫情外防输入和早发现、早隔断。二是实行“一企一策”“一厂一案”分类差异化防疫措施,在流调排查、隔离管控、社区防控、临床救治等全链条的各个环节,加大精准服务企业力度,快速响应企业的疫情防控诉求,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

二、产业及企业层面

(一)依托产业联盟强化各环节企业协同发展

基于现有全国性/地区性产业联盟,进一步拓展IoT、AI、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企业规模,构建涵盖AIoT产业上中下游,包括芯片、算法、产品、应用、渠道商及终端应用客户等企业在内的行业组织,共同探索AIoT产业合作发展新模式和新机制。依托产业联盟打造创新发展平台,围绕项目合作、资源协同、成果孵化、标准制定、方案共享、宣传推广、人才培养等开展常态化运营,促进联盟成员加强技术对接和协同配套,提升AIoT创新应用落地效率,降低跨界融合发展成本。

(二)强化数字化建设,实现供应链信息透明、风险可控、运营增效、模式创新和质量提升

加大供应链数字化建设投入,建设数据互通、信息透明、智慧决策的供应链平台,促进供应链安全稳定健康运行。

一是信息透明方面,借助区块链、IoT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对供应链端到端的信息进行合理管控,实现数据获取和处理自动化、存储和使用公开化。

二是风险控制方面,基于相应的数字化平台建立及时预警、快速响应、高效应对的机制和体系,提前识别和预警风险,降低因意外造成的损失,提高企业供应链的柔性及韧性。

三是运营增效方面,基于平台实现供应链端到端的整体策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资源融合,实现供应链之间到设备之间的整体与局部协同运作,解决生产与销售、采购与供应-库存、优化与交期、正确与精确的矛盾。

四是模式创新方面,依托平台应用和服务,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的融合重构,促进资源的协同和共享,加快企业生产模式、商业模式以及对外资金合作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有效降低成本投入。

五是质量提升方面,基于平台打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链,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管理水平和形成标准体系提供数据基础。加强产业联盟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生态质量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热门文章
威马136亿被收购!CEO暗示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特斯拉八车连环撞视频曝光;华为没戏?李斌称只有苹果能让手机用户买车...
2023-01-13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