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国债落地,两月安排5000亿,物联网迎防灾应急红利
作者 | 物联网智库2023-11-09

作者:路多物联网智库 原创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增加发行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议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增加发行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工作有关情况。

此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主要目的,是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部署,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增发的国债资金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国债资金投入使用后,客观上也会有利于带动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据应急管理部统计,2022年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12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554人,紧急转移安置242.8万人次;倒塌房屋4.7万间,不同程度损坏79.6万间。令人触动的数字,也说明为什么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与灾后重建等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

提到防灾减灾,和物联网相关的就有一个例子:今年8月6日,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华北平原多地均有震感,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很多人的手机上都发出了地震预警:30,29,28……,“#手机地震预警怎么开” 一度占据热搜榜首,带动了1.6亿的话题阅读量。

这种预警并非预报预测,而是利用了地震纵波传播快、破坏小的特点,信号检测之后立即给震源周边的手机用户发送预警,在破坏力强的横波来临前争取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减少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

那么,在防灾减灾与应急的场景,物联网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防灾减灾之——物联网三板斧

一般来说,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在物联网行业会被列入“智慧城市”“智慧安防”等涉及公共事业的板块当中,不同的板块与信息中心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智慧城市平台。

下图就是一个包含消防与安防板块的智慧城市物联网综合信息港架构。

图源:《物联网顶层设计与关键技术》

防灾减灾面向的不是单一场景,所以我们还是从“器”而非“道”的角度出发,沿着传统物联网的架构层级进行介绍。

感知侧

物联网场景中无数的感知器就是其最大的优势,是系统感知信息、获取数据的基本单元。

物理传感器能将声、光、电、力、热等信息转换成电信号;

化学传感器能够分析化学反应显现的变化;

生物传感器则可以用于分析生物体的各项指标……

海量的传感器已经广泛用于各个行业当中,当然也包括防灾应急。从日常随处可见的烟雾报警器,到生命探测器、无人机、机器狗,无不是对于感知侧设备的直接应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陶虎团队受星鼻鼹鼠“触嗅融合”感知启发,将嗅觉、触觉传感器与机器学习算法融合,研发出了“触嗅一体仿生智能机械手”。该装置可以在人体被瓦砾石堆覆盖的场景下,协助开展应急救援。在模拟救援中,智能机械手对包括人体在内的11种典型物体进行了识别,准确率达96.9%。

当然,老牌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也在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当中发挥作用,可用于产品的识别和追踪。据报道,英国研究者们已经将其用于地震建筑监控和灾后救援中,建筑中的RFID标签能够帮助判断建筑的偏移量,甚至能形成和传感器共同构建成预警系统。而内置RFID标签的手机也能够帮助搜救人员确认被困者位置,从而加快救援速度。

此外,已经融入大家生活的GPS、国货之光北斗导航系统,也能够提供紧急定位呼救、病人监视等作用。

图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网,北斗卫星运行轨迹

浙江绍兴南明街道班竹村官坑自然村发生的一次山体滑坡前,当地防指等部门及南明街道运用北斗终端及时预警,村委干部全力组织人员提前转移到安全地带,该村63名村民无一伤亡。

防灾减灾领域,是北斗应用较为突出的行业应用之一。通过北斗系统的短报文与位置报告功能,实现灾害预警速报、救灾指挥调度、快速应急通信等。

通信侧

无通信,谈不了IoT。

不同形式的网络连接,为物联网设备适用不同的场景搭建了桥梁。

我们能想到比手机更加常见和低成本的防灾系统,就是NB-IoT烟感报警系统,NB-IoT类的产品,具有覆盖范围广、连接速度快、成本少、寿命长、功耗低等特点,而且NB-IoT设备也能够连接到运营商的蜂窝网络当中,将报警信息进行上传。

LoRa在国外的防灾领域应用广泛。典型的场景就是山火的检测。作为低功耗物联网的代表,LoRaWAN协议适合远程和难以到达的位置,可以用最少的基础设施覆盖大面积区域,通过支持LoRaWAN的传感器,温度变化、湿度、烟雾等被探测到之后可以快速被传输到网关,然后上云,快速准确的山火探测为森林减灾带来巨大的帮助。

当然,备受期待的网络还是5G。2019年6月17日22时,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灾难发生后,四川省人民医院与中国移动迅速反应,首次将5G技术运用于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实现远程诊断、转运、救治一体化。次日下午,全国首辆具有5G技术的急救车抵达灾区长宁县中医院,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的通力协作下,迅速开展5G技术下的远程诊疗、救治等工作。

不过,应急条件下,常规网络很可能遭到破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3 号)、《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5 年)》、《安全应急产业分类指导目录(2021 年版)》等文件将应急通信产品纳入应急救援处置大类的现场保障子类。

“十四五”期间,面向大应急要求,应急通信产业将向安全应急产品和服务方向拓展,侧重于保障现场救援处置工作,特别是为保障应急指挥救援以及应急阶段公众通信提供支撑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包含前期预防、监测预警阶段的通信保障。

图源:应急通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 年)

平台与智能侧

几乎所有的“智慧”系统都要做一个平台、一个看板,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彰显数字化的成效。不过,在防灾领域、物联网场景下,搭建一个“智慧”的平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早在2006年,公安部消防局就在福州召开了建筑交付设施及火灾报警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论坛和推广应用座谈会,同年,浙江建立了首个省级消防物联网系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消防领域发展出网络灭火技术、DCPL现场总线技术、物联网数据挖掘技术等等。通过各种场景的不断磨合,业界也发现,和智慧城市能源需求侧物联网一样,采用统一平台可以减少物联网重复建设,降低消防物联网系统的实施成本。

正如此前文章中提到的:在产品技术基础探讨的时候,大家已经把大模型作为不可忽视的考虑项,成为一种标配的产品逻辑,对智慧城市亦然。

今年4月,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协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及上海中心气象台研发的全球中期天气预报大模型“风乌”发布。该模型基于多模态和多任务深度学习方法构建,首次实现在高分辨率上对核心大气变量进行超过10天的有效预报,并在80%的评估指标上超越DeepMind发布的模型GraphCast。此外,“风乌”仅需30秒即可生成未来10天全球高精度预报结果,在效率上大幅优于传统模型。

此外,AI与大模型也开始在防灾减灾等领域发挥效用。今年7月,华为推出盘古气象大模型,提供位势、湿度、风速、温度、海平面气压等等气象数据的秒级预测,其研究成果在《Nature》发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和中央气象台等都在实测中发现盘古预测的优越性。目前已经与深圳气象局合作,将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应用于气象灾害预报预警、防灾减灾决策等场景中。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物联网防灾减灾与应急等领域有怎样的政策与落地

各国防灾减灾政策与相关概念

中国

2008年四川大地震给所有国人带来的巨大的冲击,为了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018年3月,经全国人大批准,应急管理部正式成立。将其他部门与应急管理、灾害防治、应急救援等职责合并。主要负责组织编制国家应急总体预案和规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预案演练。

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规划》在“推进应急标准建设”、“强化风险检测预警预报”、“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以及“科技创新驱动工程建设”等条目提到了物联网技术,可见,遍地开花的物联网已经成为防灾减灾、应急部署的重要支撑。

2022年6月,国家减灾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等法律法规和文件正式印发《“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物联网、卫星星座等作为重点工程被强调,要强化这类技术的融合创新应用,加强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报预警时效性准确性。在抢险救援技术建设部分,也提到针对特定场景的自然灾害,应综合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研制性能稳定、机动性强的应急交通保障装备。

此外,国家在防灾减灾、企业生产安全、消防救援等领域出台了多项规定和指导,对部分危险行业和作业也提出了相应的安全规范。

今天11月9日,对消防宣传来说却不是安全日,因为我国制定的是消防安全月,因为消防安全的重点工作,不是11.9一天能够宣传到位的,于是,各地区,各单位均在11月积极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工作,逐渐的11月演变成了消防安全月。

日本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几乎没太平过就是这个岛国的特点。甚至因为火山地震频发,“久病成医”,还成为了世界各国研究学习地震防治的对象。

日本的防灾机构为国土交通省,防灾信息提供中心。并且有各级灾害对策组织和负责人,甚至在东京有一个防灾公园,在提供防灾场所的同时带来体验、学习和训练的机会。

今年2月,日本茨城县筑波市政府、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夏普公司发布消息称,通过具有物联网功能的家电语音播报防灾信息的实用试验将在该市启动。该公司未来也将与其他公司的IoT家电合作,力争构建发生灾害时语音播报地方政府疏散信息的机制。试验对象为能根据情况用云存储中的语音数据进行播报的夏普冰箱、空调和空气净化器。

美国

与中国的应急管理部类似,美国也有一个类似的部门,名字更加直接——联邦应急管理局,或称灾难管理机构(FEMA),该国在1803年就开展了第一项灾害立法——《1803年的国会法案》,此后,在国家层面采取分散立法的方式应对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911以后,该部门被纳入美国国土安全部。该部门以4-5年为周期,编制防灾战略规划。

在最新的2023-2027战略规划当中,FEMA强调了数据的作用,并提出,在过去的5年当中,FEMA每年平均拨款300亿美元,平均每年130次的灾害,在这一大规模的运作当中,数据是实现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

该机构还展示了国家备灾情况、风险管理、从业人员工具、个人与社区等等。不过,该国从2005年以来的灾难救援制度的内在缺陷常常遭到诟病,延续至今,例如8月份的夏威夷大火,在火灾发生之初的8月8日夏威夷政府就对山火发布了紧急公告,以启动夏威夷国民警卫队、授权夏威夷紧急事务管理局局长采取适当行动,并支出州一般收入资金来缓解灾情。夏威夷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警报系统之一,但毛伊岛的80个警报器在火灾中却没有发出任何预警。

与一线企业谈物联网智慧城市与智慧安防

智次方也邀请落地智慧城市与智慧安防的两家企业聊了聊,他们是来自深圳的有方科技和来自青岛的海纳云,两家企业都在智慧城市、防灾、安防等领域深耕多年,而且座落的城市也与我们讨论的主题非常符合:

深圳——率先探索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立法的城市;

青岛——被评为2021年大陆最安全城市。

有方科技副总裁罗伟表示,万亿国债的发行,提升了地方政府对于未来项目的支付能力,对重大项目的建设上带来了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提供防灾减灾、应急等服务的物联网企业而言,还面临两个挑战

1.缺乏统一标准。我国在此类场景的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晚,对防灾减灾整体项目还没有完备的标准,这一点也是“十四五”防灾规划“推进应急标准建设”部分提到过的。在长沙相关项目合作当中,有方科技与大数据局合作,建立了包括物联网体系及管理平台建设、运营与维护在内的全套标准;

2.成本考虑。大规模的公共项目,既有高规格的安全管理需求,也更考虑成本,对企业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和控制成本的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有方科技基于多年To G的经验,在深圳、长沙、西安等均有相关案例,在产品创新和规模制造上具有丰富经验。

被问到专项国债的发行,对相关物联网企业有怎样的影响时,罗伟表示:政府导向与市场需求、企业发展相契合,对于企业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环境。不过,防灾减灾、智慧城市这类项目和平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提前进行积累和建设。有方科技从2015年开始建设“云管端一体化”架构,赋能包括城市生命线在内的多项物联网场景,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也已深耕多年,万亿国债政策的推行,对于已布局相关场景的企业是一种加速器,也是一种利好。

海纳云城市生命线总经理汪渊以2023年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青岛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为例,介绍了他们采用顶层先行,先建设城市级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再逐步细分到行业的做法,避免各部门底层能力重复建设,以便未来实现更低成本、快速搭建对应的“场景专属平台”。

对于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汪渊表示,海纳云凭借“顶层设计,利旧及共享,标准统一,全生命周期管理”四个原则,做到了“五个自动”,即自动判定预警级别、自动推算影响范围、自动确定响应范围、自动匹配处置建议、自动派发任务并跟踪反馈;亦实现了数字应急场景从顶层设计、研发、实施、交付、验收、运维以及持续迭代优化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助力我国应急体系现代化。

利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通过物联对接能力、大数据能力,将各政府部门原有设备和新增设备接入到同一个感知底座,在“青岛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中,海纳云利旧近7000套智能硬件,并将数据全部打通,降本增效。

两家企业在防灾应急等场景的布局也在多个城市实现了落地与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亮眼的成果。

对于此类产业项目,他们均认可“先平台、后场景”的布局策略,为不同领域、不同城市的不同需求,带来定制化的服务和体验,为我国智慧城市防灾应急建设、城市生命线的守护,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也为相关物联网产业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写在最后

灾难总是出现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即使现在的科技正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

所以,我们要未雨绸缪,也要亡羊补牢,在各种“意外”来临之时,带来更多的“已经准备好了”。

参考内容:1.https://www.gov.cn/xinwen/2023zccfh/21/index.htm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2.https://www.gov.cn/xinwen/2022-02/14/content_5673462.htm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

3.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7/22/content_5702154.htm 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通知

4.https://www.gov.cn/govweb/lianbo/bumen/202305/content_6857461.htm 我国全面启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

5.http://www.caict.ac.cn/kxyj/qwfb/ztbg/202306/t20230615_438676.htm 应急通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

6.https://www.most.gov.cn/dfkj/sc/tpxw/201906/t20190628_147345.html 全球首次应用5G技术参与长宁地震医疗应急救援

7.http://www.beidou.gov.cn/yw/xwzx/202308/t20230802_26954.html 夏季雨水多,北斗守安全

8.《物联网顶层设计与关键技术》,张学记、纪占林等,2021.6

文末提示:“中国AIoT产业年会暨2024年智能产业前瞻洞察大典”,将于12月15日在深圳机场凯悦酒店举办,想了解更多中国AIOT产业和5G产业的发展态势和特点?

报名链接:https://hdxu.cn/4cYyI


文章精选

  1. 统统打折!双十一福利,OpenAI实现一人一个GPT!

  2. 智能物联AIoT 2.0来袭,3大转变让你在数字浪潮中砥砺前行

  3. 支撑汽车智能化发展,T-Box发展经历哪些阶段?


热门文章
还有不知道我们将在 12 月 3 日第一次在北京丽都皇冠假日酒店举办线下 IoTDB 用户大会的友友吗?还有想要了解大会嘉宾、议程、亮点的“铁粉”吗?为感谢大家积极的报名响应,并带来“保姆级”的一站式
2023-11-09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