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连接万物"到"智赋万物":广和通如何筑造AIoT 2.0的智能基座?
作者 | 物联网智库2025-11-17

过去二十年,物联网以“连接万物”的宏伟叙事,深刻改写了全球的产业格局。如今,当AI与IoT深度融合,AIoT便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实现价值跃迁的关键底座。产业界也已形成共识:AIoT正从“万物互联”的1.0时代,迈向“万物智联”的2.0时代。在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中,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经历端到端的智能化重塑。

作为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组和AI解决方案提供商,广和通不仅是这场变革的见证者,更是积极的塑造者。面对AIoT 2.0的浪潮,广和通早已超越了传统“连接”提供商的角色,以其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扎实的技术实践和开放的生态理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从“连接”到“智能”的清晰演进图景。

本文将解析广和通如何通过打造“软硬一体的智能基座”,在AIoT 2.0时代中找准自身定位,并赋能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

重新定义“连接”:打造AIoT 2.0时代的“智能基座”

在AIoT的价值链条中,连接(通)和感知(感)是基础、智能(智)和价值(值)是其上的延伸。

广和通洞察到,在AIoT 2.0时代,单纯的“连接”价值正在被重构。因此,广和通给出了自己的全新定位:立足于通信环节,通过将通信能力与AI算力深度融合,打造软硬一体的智能基座,成为AIoT终端智能化的核心赋能者。

这一战略定位通过“技术研发+生态协同”的双轮驱动模式得以实现,具体体现在软件和硬件两个层面:

  • 硬件层面:从“MCU+模组”到“主控+连接+算力”的一体化革命

传统的物联网终端设计往往采用“MCU+通信模组”的冗余架构,这不仅增加了硬件成本和开发复杂性,也限制了终端的集成度和性能。广和通通过创新的OpenCPU架构,将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革命性地升级为集“主控+连接+算力”于一体的三合一平台。这一变革不仅简化了客户的硬件设计,降低了BOM成本,更重要的是,它为在终端设备上部署和运行AI算法提供了高性能、低功耗的硬件载体,为“端侧智能”的普及铺平了道路。

  • 软件层面:以Fibocom AI Stack打通模型到部署的“最后一公里”

拥有了强大的硬件平台,如何让AI算法高效、便捷地运行起来,是端侧AI落地的关键。为此,广和通推出了Fibocom AI Stack。这是一个基于多操作系统和多芯片平台的软件解决方案,它巧妙地解决了AI模型从云端到端侧部署和推理的全流程闭环问题。开发者无需再耗费大量精力进行底层适配和优化,即可将主流AI模型快速部署到搭载广和通模组的终端设备上,这极大地降低了AI应用的开发门槛,加速了AIoT解决方案的创新和迭代。

通过“硬件一体化”与“软件平台化”的结合,广和通成功地将自身从一个单纯的“管道”提供商,升级为一个提供“智能基座”的核心平台型企业,为AIoT终端的规模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场景落地为王:AI FWA如何点亮“全屋智能”新体验

技术和战略的价值最终需要通过场景实践来检验。在物联网智库关注的十大协同场景中,广和通在“全屋智能”领域的探索尤为引人注目,其AI FWA解决方案是“智能基座”理念落地的绝佳范例。

传统5G FWA设备,如CPE,其核心功能是提供高速、稳定的家庭网络连接。然而,广和通认为,作为家庭网络的入口,CPE有潜力成为“家庭智能中心”。基于此,广和通推出了家庭智享融合CPE解决方案

该方案在保障高质量5G通信的基础上,创新性地集成了图像处理、语音交互和AI NAS等强大能力,并深度融合了广和通的端侧AI Stack平台,实现了从“单体通信硬件”到“家庭智能大脑”的质变。

技术挑战与实现:

多模态感知与AI分析:方案支持安防级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温湿度传感器等多种硬件接入。搭载的“安防智能体”能够实现复杂的端侧AI分析。例如,雷达感知到家人进入书房,便可联动开启灯光和空调;温湿度传感器监测到湿度超标,自动启动除湿机;摄像头通过AI人形检测发现异常闯入,立即向用户手机推送告警。这些计算和决策都在本地完成,响应迅速且保护隐私。

隐私安全设计:针对用户对家庭隐私的高度关切,该方案特别设计了“一键隐私模式”,通过物理方式彻底屏蔽摄像头的采集能力,给予用户充分的安全感和控制权。

自然语言交互:方案集成了4麦克风阵列,可在半径4米内实现360°精准拾音。通过与“豆包大模型”等云端智能体的连接,用户可以用最自然的语音与设备对话,查询信息、播放音乐。更具创新的是,用户甚至可以通过语音交互来完成对CPE自身的网络配置和性能优化,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易用性。

商业闭环与规模化复制:

广和通的AI FWA解决方案,通过“连接+AI”创造了全新的用户价值,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开辟了新的商业增长点。其模块化、平台化的设计思想,使得这套集成了AI能力的解决方案可以快速适配不同的产品形态和应用需求,无论是家庭安防、智慧养老还是智能办公,都具备很强的规模化复制潜力。这种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场景闭环的实践,是AIoT价值落地的典范。

开放协同:构建AIoT 2.0时代的共生生态

“场景贯通、产业共建、生态协同”是AIoT 2.0时代的主旋律。广和通深知,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包揽一切。因此,构建一个开放、多元、共赢的生态系统,是其战略成功的关键保障。广和通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类伙伴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加速商业化落地。

  • 与感知技术伙伴协同:例如,广和通与激光雷达领域的领导者禾赛科技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发布了基于“激光雷达+双目视觉+RTK”的机器人多模态融合感知与控制解决方案。这标志着广和通的“智能基座”能力已经延伸至高端机器人领域,实现了更复杂的环境感知与决策。

  • 与大模型伙伴协同:面对大模型时代的到来,广和通积极拥抱变化,推动将DeepSeek、ChatGPT等全球领先的大模型部署到其高、中、低不同算力的AI模组及解决方案上。这使得更广泛的行业客户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在其终端设备上享受到大模型带来的颠覆性体验。

  • 与芯片平台伙伴协同:作为高通等全球顶尖芯片厂商的重要合作伙伴,广和通始终保持紧密合作,聚焦最新芯片技术平台的创新和快速落地,确保模组产品在性能、功耗和AI算力上始终保持行业领先。

远见未来:对未来三年AIoT产业演进的判断

基于深厚的产业积累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广和通对未来3年的AIoT产业演进提出了几个关键判断:

  1. 端侧AI将迎来爆发式普及:

随着算法的优化和算力的提升,AI正加速从云端向边缘和终端下沉。据预测,全球端侧AI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3219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1.22万亿元,成为驱动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动力。

  1. 物联网连接规模持续稳健增长:

智能化离不开规模化的连接基础。全球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在2024年已达到188亿,并预计在2030年突破411亿。连接数的持续增长,为AIoT应用的普及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1. AIoT融合深化,垂直解决方案价值凸显:

广和通已前瞻性地布局了“无线通信-AI+机器人-智能汽车”的完整业务矩阵。在物联网“规模化”和“智能化”的双重驱动下,这种能够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式,其发展空间和价值将被加速释放。

  1. 机器人领域成为下一个重要增长点:

机器人是AI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最佳载体,是AIoT技术的高度集成体。广和通聚焦于为机器人行业提供“AI算法+硬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精准卡位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

从物联网时代的“连接者”,到AIoT时代的“智能基座赋能者”,广和通的进化之路,是中国AIoT产业从“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联”的生动缩影。它以坚实的硬件创新为舟,以高效的软件平台为帆,以开放的生态合作为桨,航行在AIoT的星辰大海之中。


热门文章
没有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