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为期四天的2025年物联网大会和通信理论与技术学术会议在无锡圆满落幕。本次大会汇聚了国家学会、行业专家和领军企业代表,以2场主论坛、22场专题分论坛、物联网领域十大科技进展发布、物联网领域十大发展趋势发布等多种形式精彩呈现。大会搭建了开放包容的政产学研金跨界合作平台,有力促进了技术交流、创新合作与产业升级,推动物联网产业高端要素资源加速向无锡汇聚。
八月的太湖之畔,科技热潮余温未散,随着大会落幕,聚光灯下的舞台逐渐淡去,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无锡物联网产业的沃土,正迎来新的播种季。“物联网大会落幕不是终点,而是无锡物联网集群与全球高端资源深度融合的起点。”这句在会议期间被反复提及的话语,精准道出了这场盛会最深层的价值。
物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何以落在无锡?大咖云集的背后是怎样的产业底蕴与创新推动力?带着这份好奇与思考,物联网智库深度参与了本次大会的筹备与报道,笔者以产业媒体的身份,见证了大会从筹备到落幕的全过程,也见证了大会“嫁接行业高端要素资源,精准赋能本地物联网产业升级发展”这一核心使命的实现。
任何产业资源的有效嫁接,都始于对需求的精准洞察。大会未启,调研先行,2025年物联网大会筹备团队第一件事不是“邀请嘉宾”,而是“摸底需求”。
通过产业调研与物联网企业走访,大会筹备团队探明本地产业集群在技术攻关、产业链配套、市场拓展上的一系列真实诉求,梳理出一份“需求清单”。这份囊括了本地物联网集群发展核心诉求的清单,成为大会资源筹备的精准坐标。
围绕收集到的真实产业需求,筹备团队着手匹配产业高端资源。从著名专家到企业高管,从知名企业到科研机构,大会嘉宾的资源对接严格对照本地产业升级的“卡点”与“跃升点”,呈现出极强的靶向性。
受邀专家的报告内容、学会及科研机构的专长方向,与无锡重点发展的智能传感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物联网核心领域以及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物联网融合发展前沿领域高度契合。例如,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韵洁带来了关于未来网络技术与高质量算力网基础设施的最新进展,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丁文华围绕智能物联网进行了深入阐述,海军航空大学信息融合研究所所长何友聚焦元宇宙的发展趋势……这些行业资源充分对接了本地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方向,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会嘉宾、团队带来的不仅是前沿视野,更是可落地的技术方案,如中国移动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王晓云向与会者介绍的蜂窝网络技术赋能无源物联网的突破性应用探索、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张文军向与会者介绍的多网融合技术提升6G传输效率的协同机制探索,还有物联网领域十大科技进展中北京邮电大学的微观分子级太赫兹无线味觉感知技术等。
这些聚焦前沿热点与可落地的创新方案精准匹配产业发展需求,让2025年物联网大会不只是交流平台,更成为高端资源与项目落地转化的催化剂。2025年物联网大会基于前期调研洞察靶向式的高端资源要素邀约,让具体的技术资源与产业需求得以“面对面”深度碰撞,前期搜集的产业诉求转化为与高端资源的合作切入点,进一步提升高端资源落地的可能性。
这种以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为驱动的大会精准对接,形成了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文栋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2025年上半年,全市物联网企业获得信贷投放423亿元、同比增长22%,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突破178亿元,金融‘活水’有效滴灌产业沃土。”通过大会搭建起的产学研用协同体系,无锡撬动资本、技术、人才等关键要素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了无锡在物联网领域的引领地位,也让无锡的物联网生态更具吸引力和承载力。
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文栋
肩负赋能本地产业使命的2025年物联网大会,不仅是展示技术成果的窗口,更是高端要素资源聚合的引擎,推动着无锡进一步向人工智能时代的物联网产业高地跃迁。
2025年物联网大会期间,众多物联网产业高端要素资源汇聚无锡。大会特邀报告环节,业内专家围绕《工业互联网研究与思考》《新型工业网络研究与思考》《未来网络技术助力构建高质量算力网基础设施》等前沿主题作了精彩报告,充分展现了物联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会场反响热烈。
通过这些高水平前瞻性报告,大会不仅为无锡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更为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创新与模式变革。
与会期间,物联网智库邀请了多位嘉宾与企业代表接受采访,这些不同身份的参会者用各自的视角解读无锡物联网产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印证了高端资源与本地需求的契合度。
为便于呈现多元观点与产业动能的递进逻辑,笔者将采访内容分为三个层面展开:首先,从行业专家的角度,聚焦前沿技术创新如何在无锡落地,显示了无锡作为物联网创新高地的“优选坐标”地位;其次,企业代表聚焦于场景应用与市场需求,展示了资源聚合带来的实际成效,突出了场景赋能与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最后,专业机构则着眼于高端资源的持续注入与长效合作生态的构建,为本地物联网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主任委员朱洪波在采访中介绍道,2021年,物联网大会明确永久落户无锡,2023年,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与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会地合作新模式,会地合作进一步提质升级。自物联网大会落地锡城以来,累计已邀请近百位专家学者深入本地企业一线“问诊把脉”,有效搭建了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对接的桥梁。
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主任委员 朱洪波
在前沿技术层面,以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教授李烨在主旨报告《无线通信AI大模型》中提及的“大语言模型正在拓展新的智能通信技术应用”为例,无锡的“大模型赋能智能通信智慧物联”实践已经广泛铺开。这些物联网前沿技术成果在无锡的快速落地应用,是物联网高端资源对无锡物联网这一坐标认可的具象化体现。
朱洪波在采访中表示,”两大学会不仅把物联网大会放到无锡,还把通信理论与技术学术会议也放在无锡,因为通信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从理论到基础设施,通信技术在物联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在下一代智能物联的演进中,我们看好无锡能凭借其独特的产业生态与创新积淀,继续扮演技术策源地与场景试验田的双重角色,这里扎实的产业生态、密集的创新载体和持续的政策赋能,是物联网技术验证与商业落地的优选坐标。”
在本地物联网产业集群的配套下,技术、产品、应用的反馈迭代形成了闭环。高端物联网产业资源选择无锡,是对这里产业协同共生生态的认可,这里的产业生态具备强大的协同创新能力,能够有效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无锡作为物联网的创新高地,这里深厚的产业基础与多元的物联应用场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与中农互联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让我们看到了广阔的合作空间。”物联网领域十大科技进展获奖企业中农互联CMO徐晗昆在采访中这样说道,“本次大会也汇聚了物联网领域的顶尖智慧与前沿成果,我们此次参会在技术落地和场景拓展方面得到了新的启发。未来,我们期待能与无锡及更多行业同仁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智慧农业的规模化应用。”
中农互联CMO徐晗昆
另一位获奖企业代表,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技术副总监赵二岗在访谈中表示:“无锡的吸引力在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应用场景和齐全的产业链相关配套,与本地物联网产业链的协同,加速了我们创新技术在具体场景中的深度应用。”
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技术副总监赵二岗
凌思科技作为本地传感器企业,对于产业链生态感触很深,凌思CTO蒋佩宇表示,在传感器环节,无锡上下游企业配套十分齐全,形成了紧密的产业协作网络。正是在这样的产业生态下,凌思科技依托本地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集群协同效应,在智能传感领域持续深耕,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
凌思科技CTO蒋佩宇
斯坦德机器人与埃姆维智能装备均聚焦机器人赛道,在无锡扎根,拓展机器人应用市场。埃姆维智能装备董事长王振宇在采访中特别提到了本地丰富的应用场景:“这里除了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积极布局,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众多制造企业对提升生产效率、实现智能化转型的需求强烈,创造出了大量的市场机会。”
斯坦德机器人软件总监胡思佳
埃姆维智能装备董事长王振宇
无锡物联网场景极细的颗粒度、协同的产业生态与广阔的市场增量空间,对企业来说,是看得见、用得上、算得清的收益。在这里扎根,无锡机遇将为企业带来在物联网发展新阶段中竞争的“主动权”。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与无锡合作紧密,为本地物联网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参会嘉宾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数据与智能业务部高级工程师谢滨在采访中分享了信通院与无锡后续合作方向,一是联合无锡开展智能物联网战略规划和路径设计;二是联合攻关端侧智能、异构网络、无源物联网、低空智联网、具身智能等技术发展瓶颈和挑战;三是共建开放服务平台,强化标准、试验验证、数字化人才等公共服务能力;四是联合打造新的物联网创新发展产业体系。
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数据与智能业务部高级工程师 谢滨
电子工业出版社电子信息分社副社长张楠以参会嘉宾及行业出版机构的视角,在谈及2025年物联网大会时表示:“本次大会就像是一个汇聚了物联网产业智慧的知识传播窗口,我们会把大会上的思想碰撞、实践经验转化为更具针对性的内容产品,助力物联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电子工业出版社电子信息分社副社长 张楠
作为本次大会专题论坛——2025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对接会的演讲者,物联网智库创始人彭昭在采访中详细分享了她对于物联网如何打破当前技术范式的束缚,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万物智能互联的独特观点和深刻洞察。她强调,在这一波由物联网引领的产业变革大潮中,无锡这一产业高地,将凭借其深厚的产业基础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充分展现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引领作用。
物联网智库创始人、云和资本联合创始合伙人 彭昭
来自专家、企业界以及学会、协会负责人的一致认可,汇聚成一个强烈共识:无锡正成为物联网高端要素资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理想之地。2025年物联网大会嫁接高端要素资源,精准赋能本地物联网产业升级发展的使命,也在与会者的真知灼见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从会场到产业,2025年物联网大会的真正价值,在于构建起“需求牵引-资源匹配-生态共生”的全链条赋能体系,真正将行业高端要素资源转化为本地产业迭代的内生动力。从会场到产业一线,从技术到资本,从单点合作到生态共振,无锡正在用一场场资源对接、一次次合作交流,书写出物联网资源价值转化的“独特路径”。
大会期间22场专题分论坛深度聚焦AI与物联网融合创新,其中由物联网智库与梁溪科技城共同策划的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对接会重点围绕机器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了产学研高效对接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产业对接会邀请智元机器人、商汤科技、科大讯飞、傅利叶智能等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53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云和资本、首程资本、上海联创投资、达泰资本、北航投资等14家投资机构,以政策直通车、具身智能专场、智能体验区、企业路演、精准对接等亮点活动推动跨界合作。
这种技术要素的加速流动与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破壁”,是本地产业土壤与技术前沿共振的结果,体现出无锡物联网产业“产学研用”的协同效率。
虽然大会已经落幕,但依托大会建立的长效对接桥梁仍在,它将物联网顶尖的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要素资源节点动态链接起来,确保高端资源与本地需求的匹配常态化、精准化,把大会带来的“一时之效”,锻造成支撑无锡物联网产业长远发展的“长久之功”。这种资源间持续“共振”的能力,是无锡物联网产业生态保持旺盛生命力与创新活力的深层密码。
回望2025年物联网大会的筹备与举办,从前期深度调研精准锚定需求,到匠心设计实现全球高端资源的精准匹配与高效对接,再到通过多元视角访谈与深度合作案例,生动展现资源嫁接的丰硕成果与转化路径,大会筹备团队始终将“赋能本地产业”这一核心使命贯穿于每一个环节。
大会落幕,不是终章,无锡物联网产业与前沿高端资源要素的深度融合才刚刚启航,本地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画卷,正被赋予更智能的底色。随着AI技术与物联网的加速融合,无锡物联网产业正站在新的征程上,为中国物联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工智能时代里的“无锡样本”。
据悉,下半年无锡还将举办两场电子信息领域的大会,分别是9月4日—6日召开的2025集成电路(无锡)创新发展大会(点击了解详情),以及10月31日—11月2日召开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敬请期待!